
新湖南客戶端11月7日訊(通訊員 唐道智 蔣浩華 張明)安全是發展的前提,發展是安全的保障。東安縣緊扣打好安全生產翻身仗,通過用好“加減乘除”工作法,全面提升應急消防實戰成效。近年來,東安縣未發生一起較大以上森林火災事故,杜絕了亡人火災事故,有效守護了一方青山。1-10月,在全市安全生產翻身仗評比中東安縣連續排名第一。
在應急力量上做“加法”。建強縣級“應急救援大隊”,2023年增加48名專業力量,納入消防救援隊伍管理。出臺《兩責任一通知》等文件全面落實“一站三員”工作機制,在16個鄉鎮場設立“消防救援所”,實行“兩塊牌子一套人馬”,整合縣鄉資源,做到有隊伍、有營地、有裝備、有資金、有制度,確保組織到位、保障到位、演練到位“五有三到位”。2022年以來全縣78%的突發事件基層完全自主處置,實現“處早、處小、處了”。
在響應延遲上做“減法”。著力減少指揮層級,做實“三級聯動響應”,全面推動指揮調度扁平化、救援行動協同化,減少響應延遲,做到在實戰上“拉得出、沖得上、滅得快、救得好”。對鄉鎮應急隊伍統一接受國家消防隊伍訓練考核,執行“12345”執勤模式,實現5分鐘內出動響應,119指揮中心同時指揮國家消防隊、應急救援大隊、鄉鎮應急消防隊伍出動,確保第一時間快速到達事故現場,提高應急效率。
在科技運用上做“乘法”。打造了“一網四圖”指揮體系,推進“傳統應急”向“智慧應急”模式轉變,接入25個數據資源庫、18個子網平臺、17個鄉鎮系統、2個林區系統、2個企業系統、8130多路監控探頭,形成一張橫向到點、縱向到村的應急指揮“網”,精準制定了風險隱患圖、物資裝備圖、防控力量圖、指揮體系圖。開發了“東安應急消防監管APP”程序,打通了鄉鎮應急消防治理的最后1公里。
在安全隱患上做“除法”。建立縣級領導包鎮、鄉鎮領導包村、村兩委干部包網格的動態隱患排查模式,將全縣劃分為1487個網格,分級建立網格包保監管群,做到安全事故、氣象災害、風險隱患一鍵報送、整改處置指令一鍵下達。創新安全監測模式,引進第三方監測平臺,對重點車輛實行24小時不間斷安全運營監測;設立有獎舉報專線和微信公眾平臺,引導全民參與安全隱患排查。在全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等工作中發揮了突出作用,累計排查各類經營主體12050家次,發現隱患12159處,其中470處重大安全隱患全部完成整改。
責編:王坤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